呼伦贝尔市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信用赋能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 分类:首页推荐图片资讯
- 作者:李霄
- 来源:呼麦网
- 发布时间:2022-12-05 13:50
【概要描述】呼伦贝尔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围绕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创新举措、靶向发力,在为企业提供便利上狠下功夫,高标准推进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擦亮优化营商服务品牌,得到市场主体一致好评。积极开展呼伦贝尔市公共资源交易主体多方互评工作,加强信用评价结果在招投标活动中的应用,建立健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信用体系。
呼伦贝尔市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信用赋能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概要描述】呼伦贝尔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围绕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创新举措、靶向发力,在为企业提供便利上狠下功夫,高标准推进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擦亮优化营商服务品牌,得到市场主体一致好评。积极开展呼伦贝尔市公共资源交易主体多方互评工作,加强信用评价结果在招投标活动中的应用,建立健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信用体系。
- 分类:首页推荐图片资讯
- 作者:李霄
- 来源:呼麦网
- 发布时间:2022-12-05 13:50
本文原标题:《呼伦贝尔市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信用赋能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呼伦贝尔市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优化营商环境信息连载(四)》
2022年9月22日8:48,融合网&呼麦网&耀旅网&都融网小编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政务服务局官网“网站首页>政务动态>工作动态”栏目看到一则标题《呼伦贝尔市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信用赋能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呼伦贝尔市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优化营商环境信息连载(四)》的消息,以下为该消息全文——
呼伦贝尔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围绕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创新举措、靶向发力,在为企业提供便利上狠下功夫,高标准推进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擦亮优化营商服务品牌,得到市场主体一致好评。
一是“分类别”信用评价管理。积极开展呼伦贝尔市公共资源交易主体多方互评工作,加强信用评价结果在招投标活动中的应用,建立健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信用体系。公共资源各方交易主体相互开展评价,切实加强招标人、投标人等市场主体的信用档案管理。
二是变“线下现金保证”为“线上电子保函”。电子保函服务特别是电子保函替代现金保证金业务全面推行。截至目前,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上线合作金融机构共9家,共服务企业1779家,提供开具电子保函服务6531次,担保金额11.14亿元,电子保函替代现金保证金率达67.2%,在2021年自治区营商环境评估中全区排名第2位,为投标企业减轻资金压力、释放企业现金流超11亿元,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同时,开发投标保证金自动退还系统。将现有交易发起方手动退还模式通过部署自动退还功能进行优化,依法依规对满足条件的投标保证金自动退还,开发保证金退还“门禁”功能,避免与银行数据交互过程中出现错退、退重现象发生。
三是“嵌入式”联动监管,落实“失信惩戒”。我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与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信用(内蒙古)系统进行对接,实现了系统间“嵌入式”应用和部门联动有效落地。制定《公共资源交易当事人违反现场管理制度行为通报发布流程》,对交易当事人违反现场管理制度的行为进行记录,由交易中心报送联席办,由联席办进行通报,为监管部门对交易当事人监督管理、考核评价和惩戒清退提供参考依据。2021年以来,记录和通报公共资源交易当事人不规范行为116条。
来源:呼伦贝尔市政务服务局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最新资讯
晋城移动分公司泽州党支部:情系百姓通网“碗子城” 年关驻村电视直播百姓乐
环境与建筑工程系扩招教学工作平稳有序推进
喜报 |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代表队在全盟职工足球比赛中勇夺桂冠
-
《我国广电有线网络技术融合年度发展报告(2022)》专家讨论会在京召开
- 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营商环境风控分会举行新春招待会 2023-01-17
- 晋城移动:推广FTTR全光组网,打造精品全屋光宽带 2022-12-29
- 晋城陵川移动:提高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能力,开展反诈宣传普及活动 2022-12-27
- CDCE2023蓄势待发,定档2023年11月15-17日 共建绿色伙伴新格局 共创可持续发展新未来 2022-12-26
- 安全行业首份ADR能力白皮书正式发布 边界无限入选代表厂商 2022-12-24
-
晋城移动分公司泽州党支部:情系百姓通网“碗子城” 年关驻村电视直播百姓乐
- 晋城移动:城区分会开展“写春联 送祝福”活动 2023-01-19
- 京津冀新视听媒体融合学院举办第三期研学班 2023-01-12
- 晋城移动矿区营业部:践行为民初心,提升服务品质 2022-12-28
- 晋城:成功中标“陵川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智慧农业服务项目” 2022-12-26
- 车企频受黑客攻击勒索 核心应用安全防护亟需加强 2022-12-24